引言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场关于“艺高胆大”的生动诠释。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荆轲刺秦王》的原文,解析其中的拼音,探讨“艺高胆大”这一成语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芃字的读音与书写,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与勇气。
《荆轲刺秦王》原文与拼音解析
# 原文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 拼音解析
1. 荆轲(jīng kē)
2. 卫人(wèi rén)
3. 齐人(qí rén)
4. 徙(xǐ)
5. 燕(yān)
6. 之(zhī)
7. 击剑(jī jiàn)
8. 术(shù)
9. 卫元君(wèi yuán jūn)
10. 用(yòng)
11. 伐(fá)
12. 置(zhì)
13. 东郡(dōng jùn)
14. 徙(xǐ)
15. 支属(zhī zhǔ)
16. 野王(yě wáng)
17. 榆次(yú cì)
18. 盖聂(gài niè)
19. 曩者(nǎng zhě)
20. 目摄(mù shè)
21. 邯郸(hán dān)
22. 鲁句践(lǔ jù jiàn)
23. 博(bó)
24. 争道(zhēng dào)
25. 叱(chì)
26. 嘿(mò)
“艺高胆大”之谜
# 释义
“艺高胆大”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技艺高超的人,即使面临极大的危险也不退缩,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量。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不仅精通剑术,还善于言辞和策略,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艺高”。而他面对秦王时的勇气和决心,则是他“胆大”的具体表现。
# 荆轲的勇气与智慧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他的技艺高超,更因为他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勇气和智慧。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荆轲不仅需要克服自身的恐惧,还要应对秦王的警觉和反扑。他精心策划,巧妙利用各种手段,最终成功接近秦王。这种勇气和智慧,正是“艺高胆大”这一成语的最佳诠释。
# 艺高胆大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艺高胆大”这一成语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科学研究、商业竞争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挑战,都需要我们具备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自信,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芃字的读音与书写
# 读音
芃字的拼音是“péng”。
# 书写
芃字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它的书写规则如下:
1. 部首:艹
2. 笔画数:10画
3. 结构:左右结构
4. 笔顺:撇、横、竖、横折、横、横、竖、撇、捺、点
# 芃字的含义
芃字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表示草木茂盛的样子。例如,在《诗经》中就有“芃芃其麦”这样的描述,形容麦子生长茂盛。
结语
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们不仅领略到了“艺高胆大”的深刻内涵,还了解了芃字的读音与书写。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积累,更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勇气。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份智慧与勇气,不断追求卓越,勇往直前。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同时也让你对芃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